呼和浩特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来源:电站阀门    发布时间:2024-06-03 20:52:44

详情介绍

  今年呼和浩特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加大力度推行高标准农田+智能技术等多种建设模式,将凌乱分布的散田变成集中连片的良田,逐步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正酣。

  在赛罕区金河镇碾格图村“高标准农田+智能技术示范区”建设现场,记者看到,多台大型机械穿梭在田间地头,进行着土地平整、田埂修整等工作。现场施工负责的人介绍,通过高标准农田配套设施建设,不但节水能力增强,浇地的成本也大幅度的降低了,还能节省70%以上的人工。目前,这里新引进“喜耕田”一体化云首部,同时导入“农抬头”数字农业云平台系统,通过物联网集成软件系统、农业四情监测系统、土壤墒情数据采集系统、智能控制管理系统、无线视频监控系统、水力控制阀(电磁阀)等智能手段,使整个示范区的农业种植走向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从一块屏幕、一张图即可展示和管理整个园区,实现“一图观‘三农’、一库汇所有、一网管全程、一人通全岗”的目标。

  据悉,今年呼和浩特成功争取到“万亿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4.79万亩,其中新建14.54万亩,改造提升10.25万亩,涉及5个旗县区28个项目,目前已全部开工,计划春播前完成全部田间工程项目施工,11月底前全部完工。

  此外,推广实施“先建后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7.87万亩。当前,采取改造提升和新建项目相互结合进行,突出集中连片、整体推进效果,先流转后建设;通过因地制宜设计、自愿申报、自筹资金、自主建设等举措,快速推进先建后补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计划4月20日之前开工建设,今年年底前完成竣工验收。

  “从2019年至今,呼和浩特已累计建成各类高标准农田326.2万亩,在农田标准提高的同时,我们突出推广高标准农田+智能技术、高标准农田+盐碱地改良、高标准农田+水肥一体化等系列典型模式,为提升粮食单产和耕地能力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呼和浩特市农牧局副局长郭旭说。(记者 皇甫秀玲)

  4月11日,自治区农牧厅印发《关于做大做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八条措施》,着力解决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产业链条短、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加工流通能力不强、知名品牌不多等问题,进一步增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转型提档。 《关于做大做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八条措施》从支持合作社做大做强、合作社发展社会化服务、合作社延长产业链条、合作社提升营销能力、加强合作社金融支持、提升合作社科技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壮大、提升合作社规范发展水平8个方面提出具体支持举措,逐渐增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服务能力和引领带动作用,指导合作社加强规范管理,促进农牧业产业升级和融合发展。…

  记者从自治区社会救助部门联席会议获悉,内蒙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连续7年获评民政部、财政部绩效评价优秀等次。 目前,内蒙古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任务圆满完成,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基本形成,全区166万余名城乡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逐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