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饮料涨瓶和瓶盖内螺纹发霉真实案例必看!

来源: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4-05-29 13:02:17 浏览次数: 1

  本案例涉及的公司为一南方私营企业,老板原来从事家电行业,有一定的资金积累。在遇到镇上某食品厂改制时,参与了投标,并最终获得了食品厂的经营权。该食品企业原属于大集体的,因为体制原因和人员变动、产品老化,再加上整个大环境的变化,企业经济效益日落西山,镇政府决定拍卖该公司的经营权。公司的商标曾荣获市名牌、省名牌、省著名商标等荣誉,具有一定的商业经济价值。镇政府一方面为了颜面问题,另一方面,也不想这样的产品商标落入“外人”手中,所以,虽然进行了“拍卖”,经操作后,由现在的老板购进,镇政府仍占有一定股份。

  基于原有产品老化,同时也为了树立公司新形象,老板决定新搞一项目,经与当地大学的几个食品系教授联系、咨询,决定上一条饮料生产线,一方面,老板属于外行,另一方面,私人老板总想用最少的投资“套”最大的“狼”,工作人员不停地换,不同的师傅有不同的意见和建设措施,加之人员变动频繁,工厂的车间搞得不伦不类,想“正规”生产又正规不起来,为出现产品质量上的问题埋下了很大的隐患。质量事件:

  2005年5月21日,公司接到一个电话,一家长说他的小孩因吃了公司的乳饮料,吃坏了肚子,去医院打点滴了,要公司派人前去处理。老板赶紧指示品管部处理此事。因为产品刚开始销,旺季还没到,但不能因小失大,公司代表前去对方家慰问,老板指示不管是不是因为喝了我们的饮料出的问题,小孩的医疗费由公司负担,还买了些营养品,并要求询问情况。我们去了后,小孩喝的瓶子已扔了,就问了他们哪里购买的,然后直奔超市,买了几瓶回来,进行观察。同时对库存产品做查看,经查,发现5月15日的产品,已有几瓶涨瓶了,赶紧通知销售部,停止销售,回收产品,寻找原因,而且,跟着时间的流逝,15日以后的产品也陆续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很多包中会有一、二瓶出现涨瓶现象(产品是用热收缩薄膜包起来的,12瓶一组)。据统计,一批产品中,有320包,其中106包发现涨瓶,总计涨瓶95瓶,而且到月底,又发现了瓶盖内侧螺纹处发霉,据统计,有近四分之一的产品有此现象,消费者要喝时,一打开瓶盖,就会发现发霉情况,食欲顿失!只好把整批产品封存起来。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产品在冷却时,进冷却水的可能性很大!公司进的瓶子是一私人厂家生产的,原是从江苏进的,但因价太高,后改从浙江黄岩进货。后经询问,瓶口没经高温结晶处理,不能耐热,不能够达到高温灭菌要求。(当时老板采购时贪图便宜,是造成质量上的问题的根本原因),对此,我们要求停用该批瓶子,重新采购。

  经过以上整改措施,并在搞好车间卫生、盖子消毒的情况下,产品质量保持了稳定。工作体会:

  另外,在私人公司工作,一定要站在“正规”的立场想问题,至少要事先给老板说明存在的可能危险!否则,很难做事的!外环境不好、设备存在先天性不足,材料要便宜,质量要保证,实际运作时,很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