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水务局:强化“四预”能力建设 加快雨水情监测“三道防线”(组图)

来源:新闻资讯    发布时间:2024-04-11 08:05:52 浏览次数: 1

  原标题:渭南水务局:强化“四预”能力建设 加快雨水情监测“三道防线日,渭南市委宣传部召开“二十大精神在东秦”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记者 罗娜 摄

  )5月25日,渭南市委宣传部召开“二十大精神在东秦”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渭南市水务局副局长张敏霄以《不忘初心 踔厉奋进 奋力谱写新时代渭南水利事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篇章》为题,作主题发布并答记者问。渭南市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科科长程渭、市农田排水排碱工程管理中心负责人赵鹏程参加发布会并答记者问。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与舆情信息科科长张红红主持发布会。

  张敏霄介绍,2023年全市水利系统紧盯高水平发展第一个任务,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深刻认识、切实肩负起新征程水利的重要使命职责,担当作为、苦干实干,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扎实开展“十大行动”,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全力以赴稳投资、强监管、夯基础、增动能,为加快建设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核心示范区提供强大的水利支撑和保障。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渭南水资源总量13.13亿立方米,人均236立方米,为全省的1/5,全国的1/10,属严重资源型缺水地区。“十四五”期间,渭南市水务局紧扣中央新时期治水思路,抢抓中省稳投资稳增长政策机遇,切实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想方设法破解全市区域性水资源短缺问题。明确发展趋势。聚力构建渭南水资源“南蓄、北调”的格局,持续推进东涧峪水库、北洛河水库、黄河清水上塬、渭北旱塬百万亩扩灌、南山支流综合治理、引汉济渭三期(渭南段)等重大工程建设,分重点、分阶段、分主次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着力破解区域水质性和工程性缺水问题,努力把有限的水资源留下来,把良好的水生态保持住,把优美的水环境守护好。

  强化项目推进。建立专班推进机制,强化时间观念、节点意识,制定好时间表、路线图,积极主动对接中省市有关部门,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发挥政府债券资金的投资拉动作用,争取更多信贷资金支持水利建设,确保按时完成计划任务。

  夯实民生保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排水(碱)恢复保护等重点领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特别是紧盯入汛后各项水工程的平稳安全,科学谋划、精准发力,集中力量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项目建设促民生改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农村供水工程作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做好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不断巩固提升城镇和乡村居民饮水保障。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常态化落实农村饮水安全防返贫和成果巩固动态监测月报告制度,按时组织并且开展春秋两季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敲门入户大排查工作,及时梳理排查发现问题,详细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建立整改台账,切实巩固饮水安全脱贫成果。

  加快智慧水务建设。坚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的原则,积极落实全市《关于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与改造的指导意见》,尽快出台《关于全方面推进供水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认真遵选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技术先进、体量适中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厂,加强行业监督管理,完善体制机制,有效提升工程运转效率和管护服务水平。

  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围绕“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建设目标,快速推进潼关县人饮抗旱水源地建设、大荔县城乡融合发展供水、华州区桥(涧)峪水库引水入城二期等工程,建立完善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逐步解决城乡供水不均衡、不充分问题,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优质水。

  渭南市境内有东雷抽黄、东雷二期抽黄等5个市属灌区和3个省属灌区,灌溉面积542.2万亩,占到全省灌溉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要保障全市农业稳产增收、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必须加快大中型灌区持续健康发展步伐。

  加大资产金额的投入。积极争取中省预算内投资,按照新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步伐,加快大中型灌区提档升级,深化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全方位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

  深化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落实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和工程维修养护费用“两费”财政补助,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教育培训,大力推广先进灌溉制度、用水计量装置和信息化技术,逐步的提升灌区在工程管理、用水调度、水资源与水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服务保障水平。

  加快“智慧化”建设。充分的发挥东雷抽黄、东雷二期抽黄领头羊作用,依托现代化物联网技术、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软件应用技术,把治水工作与数字信息技术等先发优势相结合,切实在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上下功夫、在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上深研究、在高效农业发展上出经验,全力加快“可控、可视、动态”的标准化、规范化、智慧化灌区建设。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力河湖空间管控,聚焦河湖水域保护,聚智河湖生态复苏,推动治水策略从单一河道治理向流域综合治理、从阶段性治理向常态化治理、从政府治理向全民治理转变。

  保障水安全。以全市农田排水(碱)恢复保护工作为突破,持续推进南塬防洪3号沟和剩余4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加快完善北洛河流域、南山支流综合治理规划,逐步提升城市防洪保障能力。

  治理水环境。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面实施河湖长制,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河湖“清四乱”,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等行为,慢慢地增加河湖水体污染防治和监测工作,为持续改善全市河湖生态环境保驾护航。

  修复水生态。强化底线思维,深入实施秦岭桥山生态环境保护整治工程,合理规划渭南现代水网建设,完善中心城区水网连通工程,实施河湖生态岸线改造与景观绿道提升,全力支持合阳县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着力建设水美、岸绿、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

  作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保障。全市水务干部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按照“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的部署要求,以开展廉政风险管理防控为抓手,强化干部人事管理,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助推行风政风明显改善。

  抓思想动员。坚持把干部管理和干部作风建设纳入局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印发《关于深化作风建设补短板强管理奋勇争先创一流的实施建议》,制定《渭南市水务局廉政风险管理防控工作措施》,定期邀请驻局纪检监察组听取季度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汇报,逐步的提升系统党员干部对作风建设的认知力和执行力。

  抓制度完善。坚持从行业现状出发,紧关键部位、关键环节,制定完善《关于逐步加强请示报告工作的意见》《关于规范机关办文办会办事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机关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意见》等,对系统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工作、生活提出规范要求,切实加强干部职员管理,全方面提升机关作风形象。

  抓重点突破。出台《市水务局机关提质增效工作措施》,明确各科室职责职能,特别是围绕水旱灾害防御、移民后期扶持、水土流失治理等项目审批,明确时限要求,提升服务质量。抓警示教育。结合全市涉水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坚持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开展警示教育,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警醒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住廉政底线,以良好的作风、崭新的形象助推渭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去年以来,渭南市实施了全市农田排水(碱)恢复保护工程。赵鹏程就目前的工作进展和下一步举措回答记者提问。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清淤排水干沟道764公里,田间工程开挖清淤403.6公里,清淤总量440万方,完成投资5.3亿元。县域间渠道排水的堵点、难点问题基本解决,排涝渠系逐步打通,部分恢复功能的渠道特别是蒲城、大荔、临渭、富平段经受住了秋季强降雨的考验。

  按照规划,今年主要是加强对干支渠道重点区段、关键节点、重点区域田间工程恢复和重点泵站等建设。目前,全市已完成清淤干沟48.4公里,清淤支沟40.5公里,改造干支沟29.4公里,开挖分毛沟70.2公里,改造跨沟桥梁59座,泵站4座,完成投资2.1亿元。

  为继续做好这项工作,渭南市水务局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持续发力:按照《全市农田排水(碱)恢复保护工程规划》继续做好工程建设;为后续建设多方筹集资金,形成长效机制;健全专管机构,理顺管理职能,制定管理办法,加强全方位管理保护;加强宣传,提高受益区群众爱渠护渠意识。

  5月份渭南市已进入汛期,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对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程渭就今年市水务局防御水旱灾害工作的部署开展回答记者提问。

  入汛前,组织召开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认真分析研判形势,迅速部署各项工作,要求各相关的单位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不断强化“四预”能力建设,加快构建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三道防线”。同时,强化南山支流洪水、局地暴雨山洪、区域干旱等预警发布,延长预见期,提高预报精准度。

  市局派出专项检查组,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和直属各单位抓紧完成各项备汛工作,全方面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加快水毁工程修复,统筹推进除险加固和工程安全度汛。严格落实水库安全度汛责任制,及时来更新完善水库、水电站、淤地坝“三个责任人”,强化水库运行监管,严控汛期违规超汛限水位运用。持续开展山洪灾害隐患区“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全面落实“叫应—反馈”机制,切实保障山洪灾害防御水平和能力全面提升。

  近年来,渭南市水务局在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及黄渭洛三河堤防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要清晰地看到,渭南市水旱灾害防御基础还比较薄弱,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明显,比如:在防洪工程体系方面,黄河干流渭南段不设防洪标准,大荔雨林、华原等控导工程多次出险;在山洪灾害防御方面,秦岭北麓各县市区山洪灾害突发性强、监测预警难度大等等。对此,渭南市水务局还要在固底板、补短板、锻长板上下功夫,不断强化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切实筑牢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基础。

  严守制度底线小时值班带班制度,坚持机不离人、人不离机,加强有关部门沟通配合,确保重要信息、重要指令及时上传下达。统筹做好城乡供水安全和抗旱灌溉生产工作,积极组织编制抗旱应急调水方案,优先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大中型灌区发挥抗旱主力军作用,做好重点区域和重要节点的灌溉生产工作。重视气象变化,扎实做好水库大坝、河流河道、淤地坝等重点水利工程安全监管,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有效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