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为共建国家发展繁荣注入动力”(共建“一带一路”)

来源:油田阀门    发布时间:2024-05-25 07:39:54

详情介绍

  伊拉克哈法亚油田位于伊拉克南部米桑省,是该国七大巨型油田之一。油田目前年产油2000万吨,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在海外规模最大的作业者项目,为保障伊拉克能源出口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伊拉克中国友好协会主席海德尔·鲁拜伊在接受本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伊中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企项目为伊拉克恢复经济和民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日前,记者前往油田采访。广袤的田野里,钻机正在紧张作业。数十米高的作业平台上,起吊机缓缓将钻杆从地下拔出,两名工人正清除淤泥并仔细查看井口情况。实施作业的大庆钻探公司钻井队长王刚说,这口井设计深度3300米,钻井需要下3层套管,层层加固。目前进行的作业是起钻,准备下第三层套管。

  在这座钻井旁,每隔20米整齐排列着6口井。管件和阀门组合成十字形或F字形。“别小看这些井,地面上看起来平淡无奇,地下情况却是错综复杂。”陪同采访的中石油哈法亚公司副总经理何艳辉说。

  据介绍,哈法亚项目所在的油田早在1976年就已被发现,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地质条件复杂,伊拉克政府一直未对其进行开采。2009年,中石油联合多家国际和本地能源企业,在伊拉克战争后举行的第二轮国际招标中,成功中标哈法亚油田项目。中石油是油田开发的作业者。

  中石油哈法亚公司总经理方甲中介绍,哈法亚油田是典型的巨厚型碳酸盐岩油藏,自上而下发育多套油藏,各油藏储层特征差异大,油藏岩石及流体的类型多样。中方多家研究机构和企业联合攻关,开展了理论和实践创新。2019年,以哈法亚项目为主的“中东巨厚复杂碳酸盐岩油藏亿吨级产能工程及高效开发”获中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方甲中举例说,多井型立体井网开发模式体现了中方的技术和管理实力。在较短距离内,项目实现了多口油井密集排列。油井在地下深度多达数千米,有的是垂直井,有的是水平井,还有的既有垂直井也有水平井,纵横交错,必须确保互不干扰、互为补充。

  在钻井平台另一侧,作业产生的泥浆正通过管道排放到一个池塘里。何艳辉介绍,池塘四周用坚固的防渗薄膜做底,泥浆自然蒸干后将进行回填,再用防渗薄膜和浮土密封保存。这样做才能够完全阻断钻屑及钻井废弃物对地表和地下水体的污染,达到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

  伊拉克贸易部负责对外经济合作的官员安瓦尔·巴赫德利在接受本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伊拉克迫切地需要油气投资,中方在哈法亚项目建设中为当地发展带来福祉。伊中能源合作前景广阔。”他强调,共建“一带一路”项目为共建国家和地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伊拉克有识之士自发组成了“共建‘一带一路’与法奥港民众行动”团体,经常组织宣介活动,推动伊中加强全方位合作。他表示:“伊拉克要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以更好应对自身挑战。”

  鲁拜伊表示,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伊拉克与中国的能源合作日益深入。“‘一带一路’为共建国家发展繁荣注入动力,伊拉克各界期待抓住中国发展机遇。”

  登上哈法亚项目天然气处理厂项目主控室露台,厂区的冷却塔、脱硫塔、储气罐林立,锃亮的不锈钢管壁在阳光下熠熠发光。项目驻天然气处理厂代表陈文昱说,目前,该项目的建设已完成90%,预计今年9月将机械完工,年底前点火。

  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是伊拉克各方关注的工业重点项目。何艳辉说,他不久前赴巴格达参加了伊拉克总理苏达尼召集的会议。苏达尼强调,伊拉克油气资源丰富,每年却有大量天然气白白烧掉,面临着缺电少气的局面,不得不从邻国进口天然气。伊拉克希望与各方伙伴加强合作,提升天然气解决能力,改善经济民生。

  石油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伴生气,但由于天然气处理投资巨大、周期长、技术难度大,在伊拉克油田开采过程中,大量伴生气被直接燃烧处理,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对环境能够造成严重污染。

  中石油哈法亚项目在开发初期就将部分生产的伴生气输送到当地卡哈拉电厂,使其成为伊拉克第一个有效利用伴生气发电的电厂。从项目启动至2022年第一季度,已向卡哈拉电厂输送伴生气超过50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当地燃料不足、电力紧张的问题。

  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投产后,将成为伊拉克历史上首个成规模的油气联动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近3万吨,生产的液化石油气每年可实现50亿千瓦时的发电量,满足当地400万户家庭用电。

  近日,伊拉克副总理兼石油部部长哈扬和电力部部长泽德等专程到中石油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参观。哈扬表示:“中石油积极克服困难,稳步推进天然气处理厂建设,为解决当地民生问题作出突出贡献。希望项目尽快建成,早日解决当地能源短缺问题。”

  “使用灭火器要记住四个步骤——拔掉保险栓、瞄准起火点、按压灭火器手柄、均匀移动扫灭火焰”……中石油哈法亚油田营地培训中心的教室内,伊拉克青年正在接受安全培训。“对我们这些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培训机会十分难得,能让我们尽快提高技能,为未来个人发展打好基础。”学员阿里表示。

  为促进本地就业,助力伊拉克人才教育培训,中石油哈法亚公司已先后组织3批大学生培训项目,培养高素质石油人才260余人。目前进行的第四批伊拉克青年培训项目共有150名学员。他们将接受为期18个月的培训,包括英语、计算机操作、石业规范、财务及商务基础知识等,随后再根据岗位需求安排实训。据介绍,前期接受培训的不少学员已成长为部门主管和项目主管。

  第四批伊拉克青年培训项目还入选了中国共青团中央和国资委等共同发起的“筑梦丝路”青年发展计划2023年度重点项目。该项目引入富有特色的“师带徒,传帮带”机制,组织中外优秀青年交流工作技能和成长经历,建立青年伙伴关系,促进跨文化交流。

  “我来公司工作时,这里还是一片荒漠。现在,营地绿树成荫,建筑整齐有序,还建成了一个小机场。公司员工来自数十个国家,这里是我们锻炼才干、相互交流的家园。”哈法亚公司人力资源部员工管理负责人阿里·纳西尔和记者说,公司现在存在1600多名伊方员工,本地化率超过80%。营地成为伊拉克当地学生教育活动的实践基地,不少大学生还把这里选为拍毕业照的打卡地。

  哈法亚油区的哈维则湿地,是伊拉克唯一受《湿地公约》保护的湿地,生态环境高度敏感。哈法亚油田严格执行环保品质衡量准则,减少人为活动带来的污染,促进湿地生态良性循环,有效保护了候鸟栖息生活的乐园。

  为社区居民提供食物,帮助维修道路,建设桥梁、涵洞、高压线、沟渠等基础设施;为当地学校捐建活动房、提供校车和学习用具;为当地社区诊所捐赠电器、家具……中石油热情参加当地社会公益事业。米桑省省长阿里·达瓦伊表示,中石油在助力公益事业、提供就业、促进民生福祉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积极拓展了伊中传统友好和务实合作。

  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施工现场,推土机正在推沙平整场地。”

  发现细胞受伤而产生的再生因子REF1,是引发组织修复和器官再生的原初受伤信号分子,在植物再生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是世界首个以国家名义为科学家群体建立,集“采集、馆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功能为一体,展示中国科学家形象、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科技工作人员精神殿堂的国家级博物馆。

  借助该显微镜,团队现已解决凝聚态物理和物理化学领域系列基础科学问题,相关研究成果多次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自然》杂志。

  目前,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已组织模拟50立方米到100立方米的山洪、泥石流大规模实验四次,堰塞坝溃决灾害链实验一次。

  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随着造林绿化、生态修复、湿地修复等工作不断推进,北京市森林覆盖率达44.9%,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9.8%;已发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612种,其中鸟类达519种。

  在实空间中对体相冰表面和预融化过程进行原子级分辨成像,是理解预融化层的关键。 为进一步探究冰表面预融化过程,研究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变温生长实验,发现冰表面在零下153℃时就开始融化。

  近年来,我国不断健全法规制度体系,大力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水平。创新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的陆域国土面积。

  国家能源集团加快建设智能矿山,突破掌握井工矿8.8米大采高、智能采煤、智能掘进、卡车无人驾驶等关键技术,近3年煤矿用工减少超5000人。

  随着我国低空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安全、高效地运行需要规范化的低空飞行基础设施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基因组重组等技术,王薇廷终于选育出具有抗逆特性的运动发酵单胞菌菌株ZM532,大幅度的提高了其生物转化效率。

  此次是权威专家的共识文章,其呼吁政府严格监管,而不是自愿制定一些规范行业的行为。

  近年来,300兆瓦等级压缩空气储能主机设备、全国产化液流电池隔膜、单体兆瓦级飞轮储能系统等实现突破,助力我国储能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草原植物多样性丰富,一年四季因植物季相变化,呈现“春绿、夏彩、秋黄、冬灰”的不同景观。

  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亦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要大力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科技人才。

  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5月11日9时发布地磁暴红色预警。地磁暴是地球磁场对太阳活动响应的结果,主要体现为地球磁场的短期剧烈波动。

  引力子激发的发现,为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量子几何理论提供了关键实验证据,打开了关联物态的几何效应实验研究的新方向。